我对文化与文明认知,远不够深入,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如此重要,还是要从通识来梳理:
文化:中文是规整修饰(文)而能流传以至于移风易俗教化人民(化);英文culture,创造、耕种之意,引申为人类进步的成果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。
文明:中文是文化达到一定程度而脱离野蛮状态;英文civilization,是城市城邦的生活方式,当然也指文化到一定程度而呈现的状态。
这样说来,先有文化后有文明,文化是基础,文明是展现。文化是实践性的,文明是评价性的。
但是仅仅这样,还有两个问题没厘清:
1.物质性和精神性问题
我们会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,但不会说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。可见无法把精神性的东西从文化中剥离。
2.属人性和非属人性的问题,
既然精神性的东西无法从文化中剥离,所以文化更具有属人性。可是,比如一个数学公示,我们把它当做文化知识,却不能说这个公式具有属人性,最多只能说这个数学公式是某某人首先提出来的或论证出来的。其他的像数学公式一样的“文化”还有很多,它们最大的特征就是可以在全人类间共同运用,比如常识、科学、逻辑、艺术创作方法、公认的伦理规则、辩证反思的道理。
那么,就有必要进一步分析“文化”这个范畴,它应当包括可以脱离创造者而通用的部分(且称之为“文化形式”,如常识、科学技术、逻辑、艺术创作方法、因人类共同性而公认的伦理规则、辩证反思的道理)和紧密联系于创造者的部分(且称之为“文化形态”,如经验,习俗,语言,观念,制度,宗教等)。当然不否认,有些文化形态也能学习交流,只是交流出去的也就成为了文化形式(如语言技术,制度技术,经验方法等),而并不改变所向学习的文化形态的属人性。如,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,学的人掌握了这门语言,但是只是成为一门语言技术,并没能把学习者改变为该语言群体内的一份子,因为语言作为一种生活方式,具有原生性,学习者并没有从原生意义上改变生活方式的归属。

相关文章:
宋朝有哪些有名的将军?一起来看看吧 07-20
北宋的行政区划,一起来看看吧 07-14
谈古论今:宋朝的建立与灭亡探析 07-09
宋朝的由来:是怎么建立的? 06-24
明朝七省总督,你们都了解吗 06-24
明朝工匠皇帝,不爱江山美人,偏爱做“鲁班”,被称中国建筑鼻祖 06-23
南宋最好的皇帝是谁?最有作为的皇帝不是宋高宗而是谁? 06-23
民国的瓷器值钱吗 80后问:民国瓷器到底有没有收藏价值? 06-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