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
中国唯一的一座明代县衙,保存完好,见证了明朝时期官府的样貌

134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01-23 17:38:41    

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两万多座各级衙门,不过,直到今天仅剩下7座,其中县衙仅有4座。这几座县衙中最出名的应该是山西平遥县衙,始建于北魏,定型于元明清,保存最完好的唯一一座明代县衙是河南叶县县衙,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年,至今有600多年历史了。

叶县位于河南中部偏西南方向,春秋时期为楚国属国许国的国都,战略位置十分重要。如今的叶县虽然是个小城市,不过,在汉代时的叶县是由好几个地方组成的,面积比现在大得多了,一般县令为七品,当时在那做官的可享受正五品待遇,叶县县衙就是一座五品县衙,县衙的规格也比一般的要高。

县衙位于叶县县城东大街北侧,占地面积1.68万平方米,由150多间房组成,县衙大门两侧建八字墙,大门上方有一黑漆大匾写着“叶县县署”四个大字。自从县衙建成以来就一直是县府所在地,所以能保存得这么完好,现在成为叶县县衙博物馆。

叶县县衙和其他县衙不一样,大门建筑可享受三间大门及青碧色门柱的待遇,这里是县衙大堂了,是县官审案的地方。两侧有衙役值班及更夫居住的班房,最往里走就是二堂、三堂了,县衙大堂、二堂、三堂的主体结构全是明代保存下来的建筑。

三堂是知县办公及其幕僚、师爷们的办公场所,据记载,北宋时直到民国之前的200多名县官全是外省调任的,就是为了防止官官相护。三堂两侧有一副楹联:“今古今古今今古,古今古今古古今”,不知道是什么意思,它没有固定的解释,只能让你去无限想象。

其实,古代官员喜欢借助楹联这种独特的文化来表白自己,在县衙内有很多的楹联,如大门楹联为“天听民听天视民视,人溺己溺人饥己饥”,大堂楹联“我如卖法脑涂地,尔敢欺心头有天”。这些楹联成为衙门文化的一部分,但是否清正廉明,只有百姓最清楚了。

县衙内设有文物库房及展厅,共有300多件精品,其中被誉为镇衙之宝的是一套编钟。这套编钟于2002年在叶县出土,已经有2500年历史了,由大小不等共37个钟组成,最高的60厘米,最小的16.8厘米,能够演奏古今中外各种乐曲,令人称绝,在县衙博物馆能欣赏到编钟表演。

叶县县衙规模宏大,气势雄伟,融南北之风格,见证了明朝时官府的样貌。

相关文章:

明朝的孙皇后圆满的一生:启自微门,因被爱登顶皇后,因爱守住大明疆土 05-03

南宋前面是什么朝代 你知道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是怎样的吗? 05-03

北宋的首都在哪?定都开封,无险可守导致亡国,中间为什么就不迁都? 05-02

明朝为什么经久不衰?看看它都告诉了我们,哪些官场真理? 05-02

北宋词人李之仪:出身名门的青年才俊,仕途坎坷的苏轼门人 05-01

明朝荒淫皇帝排行:朱常洛才排第三,排第一的人神共愤 05-01

明朝吏员能否入试:从明代吏员制度,浅析吏员能否参加科举考试 04-30

唐朝的人均寿命? 从古至今的长寿对比,为什么现代人更能长寿? 04-30

为何明朝官绅的特权很大,不纳税也不跪拜,地方官还得听他们的? 04-30

刘备朝代 蜀汉刘备(161年-223年),字玄德,东汉末年蜀汉开国皇帝 04-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