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二回里,诸葛亮建兴九年至十二年,北伐中原至祁山,因蜀国山高路远,崎岖难行,运粮草不便,便造了一批木牛流马,用它们来作为运输工具,解决远征缺粮的大问题。
木牛流马的制作方法,书里有详细的记载。
诸葛亮每次运粮,都派一千人马驾驭,木牛流马“宛如活者一般。上山下岭,各尽其便。”自剑阁直抵祁山大寨,供给了蜀兵丰厚的粮草。
但是,历史上的木牛流马,并不是书中所描写的那样神奇,不吃草,不加外力,只要把粮草装载上,木牛流马就能远隔千山万水送达到目的地。

那么,木牛流马到底是一种什么运输工具呢?据史书记载,历史上的确有过木牛流马,但不是《三国演义》里那种不用吃草料,也不用原始动力的那种,而是依靠人力驱动的一种运输工具。
木牛流马能载一个人能吃一年的粮食,约四百斤,“独行数十里,群行三十里。”它们的形状为“方腹曲头,一脚四足。头入领中,舌着于腹,载多而行少,独行者数十里,群行二十里,垂者为牛舌,曲者为牛肋。刻者为牛齿,立者为牛角,牛仰双辕,人行六尺,牛行四步;流马:肋长三尺五寸,左右同。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,前脚孔去前轴四寸五分。板方囊两枚。”(《诸葛亮文集》)
后人根据上述记载,制作出了类似的木牛流马,但原装的木牛流马,并没有完全复制。什么样的木牛流马才是真实的?后人一直存在着争论。唐朝杜佑的《通典》、宋人陈师道的《后山丛谈》等,都说过木牛流马乃川人的独轮车,或为四轮车等。

不管作何解释,作为一种运输工具,按物理学的理论,它们不可能是“永动车”,必须依靠人力来运行。原始的木牛流马,“人不大劳”,是一种很省力的运输工具。因此,木牛流马的复制,还待历史学家和发明家的共同努力。
诸葛亮在政治、军事上建树颇多,在工具的发明上也很有造诣,陈寿在《三国志》里说,“亮兴长于巧思,损益连弩,木牛流马,皆出其意。”
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和连弩箭,在中国的发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木牛流马虽已失传,但诸葛亮的智慧,却永留人间。后人有诗赞曰:
剑阁险峻驱流马,
斜谷崎岖驾木牛。
后世若能行此法,
输将安得使人愁?

相关文章:
历史上,明朝的官员一般都穿什么样式的官衣,帽子又是什么样的? 05-07
明朝的农民生活怎么样?一夜之间耕地尽失,而且以后绝无翻身的可能 05-07
唐朝的宦官专权为什么能持续一百年?这其中一个原因最致命 05-06
董源是什么朝代 北宋三大家,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 05-06
明朝胡皇后和孙皇后的废立背后,其实无关朱瞻基的爱情,或是政治交易 05-05
明朝的宰相有哪些 ,他们有什么功劳? 05-05
灭明朝的人是谁?魏忠贤排第二 05-04
明朝对外关系的变化 ,影响着明朝地位的变化 05-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