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有这样一种说法,如果当年隋炀帝不是拼了命三征高句丽,隋朝的统治不可能二世而亡。于是,一个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出现了,为何隋炀帝拼到亡国也要攻打高句丽?要弄清楚这个问题,就需要了解高句丽。
高句丽的历史极其悠久,在灭亡前是一个位于东北亚古国,直到公元七世纪被唐朝和新罗联军所灭。从东汉末年开始,高句丽就已经开始了崛起的苗头,利用中原混乱的局面大肆发展自己的势力。

高句丽的“西进”, 与辽河流域新兴的慕容鲜卑长期拉锯作战。几番交往后,慕容鲜卑获胜了,高句丽的都城都被攻陷了。但是,随着前燕的衰落,高句丽又逐渐强大起来。
到了好太王时期,高句丽中原完全占领辽东。到了此时,高句丽吞并了西汉以来所设置的辽东、玄菟、乐浪、带方四郡。实力强大起来,自然就有所想法。公元598年,高句丽派出一万大军,对隋朝辽西地区骚扰进攻,被随军挫败。

隋文帝预感到高句丽是个威胁,于次年派出30万大军,但爆发瘟疫,加上海上大军又遭遇风暴。尽管双方没有交战,可隋朝气势让高句丽大骇,后者请求罢兵。杨广继位后,经过一系列军事行动,同时为完成隋文帝的未竟之志,征讨高句丽已经势在必行。
大业六年(610年),隋炀帝以高句丽王高元不遵籓礼,决定征讨。从大业八年到大业十年,隋炀帝先后三次御驾亲征,结果三次都以惨败告终。至于具体过程就不说了,实则令人难过、遗憾。

隋炀帝指挥失当,高句丽学会了扬长避短,他们善于守城。大将段文振一再提醒隋炀帝注意这一点,奈何隋炀帝还是顿兵于坚城之下,使得隋军陷入漫长的苦战,锐气,战力、士气都受到极大消耗。
除了隋炀帝指挥有误,忽视了自然条件给后勤运输带来的压力,只是一味地增加兵力,加上用人失误,致使天下民怨四起,局面一发不可收拾。“甲午,车驾至北平。秋,七月,癸丑,车驾次怀远镇。时天下已乱,所征兵多失期不至,高丽亦困弊。”

三征高后来,使得隋朝元气大伤,严重削弱了国力。而隋炀帝拼到亡国,也要攻打高句丽,深究原因可能只有一个,“今日不取,后世必为子孙患。”
相关文章:
宋朝有哪些有名的将军?一起来看看吧 07-20
北宋的行政区划,一起来看看吧 07-14
谈古论今:宋朝的建立与灭亡探析 07-09
宋朝的由来:是怎么建立的? 06-24
明朝七省总督,你们都了解吗 06-24
明朝工匠皇帝,不爱江山美人,偏爱做“鲁班”,被称中国建筑鼻祖 06-23
南宋最好的皇帝是谁?最有作为的皇帝不是宋高宗而是谁? 06-23
民国的瓷器值钱吗 80后问:民国瓷器到底有没有收藏价值? 06-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