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
明朝内阁的权利 ,作为皇帝的秘书部,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权利?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8-18 01:59:28    

洪武十三年正月,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延续历朝历代的丞相制度。这一举动,虽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。但是丞相没了,丞相的工作总需要有人来干,明太祖朱元璋不得已亲自上阵,毕竟丞相是自己废除的,再累也要干,皇帝也是要面子的,据不完全统计,在1384年,从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之中,朱元璋批了1160件奏折,处理了3391件事情。这样算下来,他平均每天要批阅200多个奏折,处理400多件事情。

朱元璋算是中国古代比较勤劳的皇帝之一,但再勤劳,以这种工作强度,时间长了也肯定受不了,朱元璋毕竟年龄也大了嘛。


朱元璋就找人来帮他,这就是殿阁大学士,他让这些大学士在华盖殿、武英殿、文渊阁、东阁办公,帮他处理事情。

朱元璋的时候,只有大学士还没有内阁。明成祖朱棣当上皇帝之后,经常御驾亲征,就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秘书班子来帮他处理国家事务,他就让解缙这些大学士固定待在文渊阁。因为工作的隐匿性,人们就称这个班子为内阁。

刚开始,内阁只有建议权,没有决策权和行政权,内阁只能给皇帝出主意,不能独立拍板决定事情。后来皇帝越来越懒了,在明宣宗的时候,内阁有了票拟权,大臣有奏折,内阁先看,内阁看了之后给个处理意见,写个小纸条,贴在奏折上,皇帝在处理事情的有个参考。如果皇帝如果觉得内阁的意见可以,就拿红笔批个同意。这就是批红。批红之后就下发六部执行。再到后来皇帝更懒了,批红也懒的批了,让司礼监替他批红,司礼监是一个宦官的部门。

内阁的阁臣一般有三到五人不等,牵头的叫做内阁首辅,到明中后期,内阁首辅的权利越来越大,但还是和丞相不能比,因为决策权始终在皇帝手里。

内阁决定任何事情都需要皇帝同意,皇帝的同意就体现在司礼监的批红。内阁大学士是皇帝的秘书,和皇帝的关系就已经很亲密了,但太监和皇帝的关系更亲密,太监相当于皇帝的家人、家奴,皇帝从小长到大吃饭、睡觉甚至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太监。所以明朝中期以后,皇帝就放心的把签字盖章的权力交给了太监。

内阁决定任何事秋风悲画扇情都需要皇帝同意,皇帝的同意就体现在司礼监的批红。太监相当于皇帝的家人、家奴,皇帝从小长到大吃饭、睡觉甚至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太监。所以明朝中期以后,皇帝就放心的把签字盖章的权力交给了太监。所以内阁的想法能不能落实关键在司礼监的批红,这个批红权就是皇帝的权力,皇帝懒就交给司礼监了。

所以张居正权力之所以大,就是因为他和司礼监太监冯保关系比较好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皇帝只要一松懈政务,就容易被宦官和内阁把控朝政。


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,实有宰相之权。到嘉靖二十一年,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,专擅朝政二十余年,内阁的权力已经完全与从前的宰相一样了。经过嘉靖、隆庆的发展,万历早期应该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,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,张居正的实际上已经接近于现代首相的地位。


相关文章:

电动车长久不骑如何保存,怎么做能让电池放一年也不坏?最实用方法告诉你 08-18

明朝内阁的权利 ,作为皇帝的秘书部,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权利? 08-18

宋朝的建立者是谁?由赵匡胤建立,为什么皇位却落在了赵光义一脉手中 08-17

南宋灭亡后,那些凋零的皇族成员都是什么下场 08-17

后唐是什么朝代 ,为何只存在了短短14年? 08-16

民国梨园盛世之十三位顶尖京剧名角儿 08-16

古代生活探秘:明朝人为何酷爱饮酒?聊一聊明朝名酒文化那些事 08-15

宋朝北宋的历代皇帝列表,一起来看看吧 08-15

明朝李善长是怎么死的 ,为何在76岁高龄被朱元璋赐死? 08-14

南宋被谁灭亡的?抗蒙的中流砥柱,却亲手将南宋帝国拖向覆灭的边缘 08-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