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
明朝为什么经久不衰?看看它都告诉了我们,哪些官场真理?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5-02 00:25:01    

作为一部官场权谋剧,《大明王朝》无疑是非常成功的。虽然经历了首播的低潮,但是,“真文章自然流传千古”。近几年,由于网络自媒体的兴起,对《大明王朝》的讨论与研究,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。

那么为什么《大明王朝》能够经久不衰?作为历史权谋,它又揭露了哪些官场(历史)真理呢?今天,小编就和大家一起看一看。

第一、在官场,站队永远比能力重要

对于《大明王朝》里的政治阵营,我们习惯于分将它们分为“严党”与“清流”。但是,我们不难发现,所谓的严党不一定都是坏人,而所谓的清流,也不一定都是好官。可是,由于阵营问题,清流的结局却要比严党好的多。

最能说明这一现象的一对人物,要数“严党”胡宗宪与“清流”赵贞吉。

胡宗宪,浙直总督,抗倭统帅。他借粮救灾,抵制改稻为桑;他抗倭平乱,安定东南大局,其政治操守比清流还清流,却因为师从严嵩,而逃不出被整的命运。

赵贞吉,直隶巡抚,后入阁为相。他腹黑无比,为官处事,做的是“没有郑泌昌的郑泌昌那一套”。可是,就因为他是理学名流,又是徐阶的学生。所以,即使他盘剥百姓,谄媚嘉靖,却同样受到百官拥戴。

很明显,这是一种赤裸裸地党同伐异,但也是一条千古不变的官场准则。

第二、忠心第一、做事第二

当海瑞第一次审出浙江贪腐案以及毁堤淹田的内情时,吕芳背着嘉靖,找了严嵩与徐阶喝酒。虽然吕芳的本意是,平息事端,维持嘉靖王朝那种肮脏的平衡。但是,急于做事的吕芳,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——他绕过(欺瞒)了嘉靖。

对于一个集权帝王来说,这一举动无异于“谋逆”。所以,二话不说,吕芳被发配到永陵挖土。

糊涂的吕芳难道忘了,他自己曾经亲口对杨金水说过,“你什么也不瞒我,我自然什么都不会瞒主子,这便是最大的忠诚”。

杨金水捅了天大的篓子,都因为忠心不二可以活命,吕芳却因为一次“好心办坏事”,差点玩完。这其中的奥秘,不知道你想明白了没有?

第三、没有永远的朋友,只有永远的利益

司礼监与严党一直是嘉靖皇帝的左膀右臂,他们沆瀣一气、相互勾结——严党复责整人、捞钱,司礼监负责批红、盖章,可谓“一条龙式”的流水线服务。

不管是在御前财政会议上的“拉偏架”,还是在“毁堤淹田”时与严党狼狈为奸,在吕芳带领下的司礼监可谓是严党最可靠的盟友。

可也正是这个盟友,却最先加入了“倒严”的大军。御前财政会议上,还在和严党一唱一和表演双簧的吕芳,在得知裕王诞子之后,立马转换门庭,“烧起了冷灶”。


更为可怕的是,此时的吕芳表面上还是严党坚不可摧的盟友(默许“毁堤淹田”),暗地里却通过冯保与清流们互通有无、积极倒严。细想之下,不禁令人毛骨悚然、冷汗直流。

后来,吕芳第一次失势,粗浅短时的陈洪暂时上位,为了作稳位置,陈洪曾经直白地找过徐阶结盟,意欲彻底取代吕芳与严嵩。

关于陈洪的这一系列举动,严嵩是非常清楚的(他甚至知道徐阶揶揄陈洪时背诵的文章)。可是在后来的“血经”事件中,严嵩又是通过联络陈洪,来奏报嘉靖的。

陈洪这样的阵营转换,与严嵩这样的不计前嫌,真是令小编佩服。

真是,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;没有永远朋友,只有永远的利益。

相关文章:

北宋的首都在哪?定都开封,无险可守导致亡国,中间为什么就不迁都? 05-02

明朝为什么经久不衰?看看它都告诉了我们,哪些官场真理? 05-02

北宋词人李之仪:出身名门的青年才俊,仕途坎坷的苏轼门人 05-01

明朝荒淫皇帝排行:朱常洛才排第三,排第一的人神共愤 05-01

明朝吏员能否入试:从明代吏员制度,浅析吏员能否参加科举考试 04-30

唐朝的人均寿命? 从古至今的长寿对比,为什么现代人更能长寿? 04-30

为何明朝官绅的特权很大,不纳税也不跪拜,地方官还得听他们的? 04-30

刘备朝代 蜀汉刘备(161年-223年),字玄德,东汉末年蜀汉开国皇帝 04-30

明朝末年鼠疫 ,到底有多恐怖? 04-30

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吗?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04-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