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的茶饮风尚是怎样的?
茶兴于中唐,唐中期以后,饮茶活动空前活跃。 陆羽之前,虽然饮茶已从南方传入北方,社会上饮茶的人越来越多,但是还没有一本专门介绍茶叶的书,人们对茶叶的历史和现状缺乏应有的了解,许多人不知道茶叶的性能和饮用方法,至于茶树的栽培和茶叶的制作工艺,知道的人就更少。

陆羽《茶经》大力提倡饮茶,推动了茶叶生产和茶学的发展。 自唐开元起,上至天子,下到黎民,几乎人人饮茶。专门采造宫廷用茶的贡焙是在这一时期设立的。皇室的嗜茶导致王公贵族们争相仿效。当时的诗人、画家、书法家、音乐家都有嗜茶者,如白居易、颜真卿、柳宗元、刘禹锡、皮日休、陆龟蒙等人。这些文人雅士们不仅品茶评水,甚至参与培植名茶,还吟茶诗,做茶画,著茶书。他们以茶会友,辟茶室、办茶宴,成为唐代茶饮的一道独特、亮丽的风景线。

唐代备茶、饮茶都讲究什么?
唐代的茶饮方式有煎茶、庵茶、煮茶等,盛行煎茶。唐人煮茶对备茶、煮水都有讲究。 唐代茶有粗茶、散茶、末茶、饼茶四种。煎茶法用的茶是饼茶。饼茶须经炙、碾、罗三道工序,将饼茶加工成细末状颗粒的茶末,再进行煎茶。将茶饼复烘干燥,谓之“炙茶”。

炙烤茶饼,待到茶饼变软或透发出香气时趁热放在纸袋子里,以免茶叶的香气散失。等到茶叶冷了,再取出打碎,碾成粉末状。好的茶末像细米粒,不好的像菱角。碾成的茶末还要经过罗的细筛,筛下的茶即成待烹的茶末,存放在茶盒里备用。 唐人饮茶讲究趁热,将鲜白、柔嫩的茶沫、咸香的茶汤一起喝下去。茶汤热时,重浊的物质凝结下沉,精华则浮在上面。如茶没喝完,茶冷了,精华就会随热气散发掉。

唐代煮茶中“三沸”是什么?
唐代煮茶前要先候汤,即等待煮茶的水烧开。 水沸分为三个阶段,即“三沸”。当水煮到出现鱼眼大的气泡,并微有沸声时是第一沸,这时需要根据水量加入适量盐调味,尝尝水味,不要因为味淡而多加盐;当茶鍑边缘连珠般的水泡向上冒时,是第二沸,这时要舀出一瓢开水,用竹夹在水中搅动形成水涡,使水沸度均匀,用量茶勺量取茶末,投入水涡中心,再搅动。

过一会儿,水面波浪翻腾着,溅出许多浮沫时,就是第三沸了,需要将原先舀出的一瓢水倒回去,使开水停沸,生成茶沫。此时,要把茶沫上一层黑云母一样的水膜去掉,因为它味道不正。 “三沸”之后,不宜再煮,否则水会煮老。煮茶的水不能多加,否则味道就淡薄了。

相关文章:
宋朝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?一起来看看吧 05-21
他是明朝第一富豪 ,最终结局却凄凉无比,原因是让朱元璋丢了面子 05-21
明朝几个明君 ,谁是明君,谁是昏君? 05-20
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中,宋朝是最弱的吗? 05-20
国破家亡,被逼跳崖,南宋最后一任皇帝赵昺短暂的8年 05-19
明朝将长城的终点设在嘉峪关,是否意味着其已经放弃了西域? 05-19
明朝洪洞大槐树 :被称为“根祖”的大槐树,到底有多大? 05-18
宋朝地方官职-中国历史-宋朝历史-艺术中国 05-18
宋朝的帝王是谁?宋朝历代皇帝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 05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