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,也可以表示年份。
年号的历史很长。据清朝赵翼的《二十二史札记》,年号纪年是在汉武帝十九年,也就是公元前140年,由汉武大帝刘彻首创的,这个年号一共使用了六年。
不过,这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“建元”叫起来貌似并不是那么响亮。

历代帝王遇到“天降祥瑞”或内讧外忧等大事、要事,一般都要更改年号。
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,比如明清皇帝绝大部分是一人一个年号,“从一而终”,多则十几个,“见异思迁”,例如汉武帝有十一个年号,武则天在位二十一年有十八个年号。
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,称为“奉正朔”,决定年号是一件很大的事情。最起码一点,以前人家用过的,就不应该用,首创性是第一要务。
至少来说,以前使用这个年号的皇帝早就完蛋了,你再用,不吉利。
到了有明一朝,年号使用的历史已经超过1500年,就算平均十年一个,之前使用过的年号也要一百多个,再加上南北朝、五代十国这样的分裂时期同时存在数个年号,重复的可能性越来越大,确定年号的难度越来越大,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坑里。
于是,老朱家中招了,而且中了三次,大明朝一共有三个年号是以前用过的。
这三个年号是:永乐、天顺、正德。
永乐为明成祖朱棣的年号,使用周期长达二十二年。定都北京、郑和下西洋、编修《永乐大典》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永乐年间。这一时期,明朝国力达到鼎盛,后世将朱棣尊称为永乐大帝。

但是,永乐这个年号早就被人用过,还不止一次。
早在十六国时期,前凉桓王张重华就用过永乐这个年号,五代南汉时广东循州农民起义领袖张遇贤、北宋时期浙江农民起义首领方腊都用过永乐这个年号。
虽说,不是地方割据政权,就是不被正统承认的农民起义政权,而且使用的年限也没有我们熟知的永乐那么长,但毕竟是二手货了。
天顺是明英宗朱祁镇夺门之变第二次登基之后使用的年号,明朝使用此年号共八年。

这个年号也是被人家用过的。
越南李朝神宗李阳焕用过十一年的天顺纪年,元朝天顺帝孛儿只斤·阿速吉八也用过一年。
外国人用过的东西,老朱家又拿来用了。
正德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,明朝使用正德这个年号一共十六年。
北宋时期的西夏崇宗李乾顺用过天顺这个年号,大理国皇帝段思廉也用过。
而且,根据罗振玉的《校增纪元编》,唐玄宗时期,李隆基的侄子岐王李珍阴谋造反,自立为帝,年号用的也是天顺。
这个口彩就不好了。

沈德符在《万历野获篇》中分析这三个年号重复使用的原因。
明成祖朱棣为人极为刚愎,特别有主见,很少听得进别人的话,一般人跟他说话都战战兢兢,加上皓首穷经对年号有研究的家伙基本上都在敌对阵营,杀的杀,降的降,都战战兢兢,根本不敢提什么反对意见。甚至有些家伙明知这个年号重复,也不说,抱着看戏的心态。
明英宗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,手下倚重的不是武将,就是太监,就没什么文化人,糊里糊涂就决定了。
至于正德这个年号,沈德符也搞不清为什么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。
年号是一个很麻烦的东西。有的皇帝是继位了就改,有的皇帝是等明年再改,有的皇帝频繁换年号,搞得纪年很是混乱,和历史事件对照起来很是麻烦。
有的时候觉得,咱中国人就是有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的本事。
相关文章:
明朝的孙皇后圆满的一生:启自微门,因被爱登顶皇后,因爱守住大明疆土 05-03
南宋前面是什么朝代 你知道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是怎样的吗? 05-03
北宋的首都在哪?定都开封,无险可守导致亡国,中间为什么就不迁都? 05-02
明朝为什么经久不衰?看看它都告诉了我们,哪些官场真理? 05-02
北宋词人李之仪:出身名门的青年才俊,仕途坎坷的苏轼门人 05-01
明朝荒淫皇帝排行:朱常洛才排第三,排第一的人神共愤 05-01
明朝吏员能否入试:从明代吏员制度,浅析吏员能否参加科举考试 04-30
唐朝的人均寿命? 从古至今的长寿对比,为什么现代人更能长寿? 04-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