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
“北宋龙泉窑瓷器”的特征及鉴定要点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08-09 08:16:06    

考古资料表明,五代及北宋,龙泉窑的烧造工艺基本上因袭了越窑等窑口的技术和风格,并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,质量也一般,消费对象局限在当地,相当一部分产品还是专门用于随葬的明器。诚如南宋叶寘《坦斋笔衡》所谓:“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,质颇粗厚。”

直到北宋末年,由于朝廷的重视,这种局面才开始改变,“宣和中,禁庭制样须索,益加工巧。”(庄季裕《鸡肋篇》)。这种“制样须索”便是真正意义上的官窑设立以前的官窑形式,其性质应该同汝窑是相同的。可见龙泉窑在北宋末年已获赵宋宫廷青睐,并直接秉承了徽宗皇帝的设计要求和审美趣味。

及宋室南渡,大量北方的制瓷工匠南迁,带来了北宋官窑、汝窑、耀州窑等北方青瓷的制瓷技艺。依据最近几年不断发现的实物标本,还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断:南宋政权袭故京遗制,即采用“制样须索”的方式,在龙泉大窑一带组织生产宫廷和官府需要的瓷器。

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,龙泉窑异军突起。其制瓷技艺融汇南北,从而突破传统,创新胎釉的配制方法,发明了厚釉技术,成功烧制出粉青、梅子青等精美的釉色,把中国的青瓷工艺推向巅峰。




宋·龙泉窑青釉凤耳瓶


北宋以前的龙泉窑产品,无论烧造工艺、器型、釉色都是越窑瓷的翻版,因此,只能归类到越窑范畴,是龙泉生产的越窑器。而到了北宋的中晚期,尽管生产工艺、胎釉、纹饰等方面仍没有超出越窑的藩篱,但在产品创新方面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成就。当时除了烧造一般的日用器皿盘、碗、盒、罐、执壶、盏托等外,梅瓶、多管瓶、盘口壶等独具特色。




宋·龙泉窑青釉弦纹瓶


这一时期的器物,胎料采用当地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,因此坯体显得较为厚重,给人以沉稳的感觉。胎色一般呈灰或淡灰色,釉较薄,釉色青中带黄。这是由于当时使用的是石灰釉,所以高温粘度较低,易流釉,釉面光泽感强。




宋·龙泉窑三足炉


由于当时窑工们对还原气氛的控制技术还掌握不好,使釉面普遍出现泛黄现象。刻划花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装饰,题材十分丰富,常见的有荷花、缠枝牡丹、焦叶纹、莲瓣纹、水波纹、云纹、波涛纹等。在技法上,根据题材的需要有直线、单线、双线、斜线、蓖纹等。此外,为了使器型更加丰富多彩,在有的器物上盘筑、粘贴、镂雕等技法,如多管瓶、五叶瓶、盘口壶等都采用上述技法。




多管瓶是从越窑多角瓶演变而来,"角"与"谷"在南方语言中谐音,"管"与"谷"又近谐音,因此,"五管"与"五谷"的解释也就顺理成章了。五管或多管瓶是盛放粮食的一种冥器,而多叶瓶或盘口瓶则是装酒的,一般在北宋的墓葬中是成对的出现。

鉴定北宋龙泉青瓷,要注意下列特征:


1.早期青瓷施淡青色釉,有泛黄现象,其产地集中在龙泉金村和庆元上垟两县交界处的溪边山坡上。

2.中晚期集中在大窑、金村、大白岸、庆元的上垟,丽水市的石牛等地,约有窑址30余处。




3.北宋中晚期,采用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,胎色灰或灰白。施石灰釉,其特点高温粘度比较低,容易流釉,釉层薄,釉面有光泽,由于烧窑技术和还原控制不好,使釉色出现泛黄现象。




4.纹饰特点:以刻画花为主,碗、盘类多饰蓖纹、折扇纹,题材以莲瓣、牡丹、菊花为主,纹饰之间以楞线分隔。楞线分单线、双线。花叶一般用蓖纹作叶脉。

5.多管瓶、盘口壶、多叶瓶为这一时期的新产品。多管瓶、盘口壶壶盖一般饰花苞钮、花蒂钮为主。多叶瓶盖顶以鸡、狗等动物作钮为主。

6.在工艺上,北宋时期多用支钉支烧,器物多有支钉痕。到了北宋晚期开始采用圈足内放垫饼垫烧。

相关文章:

宋朝的帝王是谁?宋朝历代皇帝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 05-12

明朝开国到明英宗,明朝好的皇帝三个,朱元璋和朱棣只能算一个 05-12

第一个朝代是什么朝代 :夏朝 05-11

明朝成国公世系:靖难立功却遭人唾骂,但其世代对大明忠心耿耿 05-11

唐朝皇帝那些事—李适 05-10

宋朝的诗人有谁?10大诗人排行榜,每人3首经典诗,苏轼能否夺得榜首之位? 05-10

北宋的酒楼到底是什么样子?北宋人在酒楼中一般干什么? 05-09

南朝宋的建立者是谁?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在严格意义上为什么不是南北朝人? 05-09

宋代词人李清照,你都了解哪些?一起来看看吧 05-08

宋朝儒学的演进与思想变革,一起来看看吧 05-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