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
李贽是哪个朝代的 明末思想家李贽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01 13:01:39    

李贽(1527—1602),福建泉州晋江人,明代后期的著名思想家,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,曾任云南姚安知府,著有《藏书》、《续藏书》、《焚书》、《续焚书》等。李贽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是一位非常独特的人物,他是一位离经叛道的斗士,是一位具有叛逆精神的思想家。他以儒学的“异端”自居,追求个性自由和思想解放,敢于批判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,否定孔子的圣人地位,提出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。他痛恨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和伪君子,无情地揭露统治者的暴行,同情劳动妇女。

可想而知,在当时,他的思想绝对不会被主流社会所接受,他本人也受到了统治者的无情打击和压迫。《明史》上没有他的传记,黄宗羲的《明儒学案》里也没有他的学案。顾炎武的《日知录》里倒是提到了他:“自古以来,小人之无忌惮,而敢于叛圣人者,莫甚于李贽。”顾炎武的评价是反面的,把李贽说成是肆无忌惮、离经叛道的小人。这是一个非常严重、足以致命的评价,说明到清朝初年李贽还不能被接受。

清代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提到了他,纪昀把他批的一文不值,从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李贽的思想,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统治阶级对李贽的厌恶和痛恨。原文如下:“贽书皆狂悖乖谬,非圣无法。惟此书(《藏书》)排击孔子,别立褒贬,凡千古相传之善恶,无不颠倒易位,尤为罪不容诛。其书可毁,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牍。特以贽大言欺世,同时若焦竑诸人,几推之以为圣人。至今乡曲陋儒,震其虚名,犹有尊信不疑者。如置之不论,恐好异者转矜创获,贻害人心。故特存其目,以深暴其罪焉。”

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:对外闭关锁国,几乎断绝了与外国的往来;对内实行八股取士,大兴文字狱,君主专制不断加强;在思想上,程朱理学居于统治地位,人们的思想日益保守僵化。在此背景之下,李贽更加闪烁出不同流俗的光芒,因为他的思想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挑战。虽然他的书籍被明清两代列为禁书,但崇敬他的人却不顾禁令屡次私下重印。他的书籍就像是沉闷压抑的暗夜中的一扇窗口,人们从中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。正因为此,李贽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必将占有一席之地。

相关文章:

北宋的首都在哪?定都开封,无险可守导致亡国,中间为什么就不迁都? 05-02

明朝为什么经久不衰?看看它都告诉了我们,哪些官场真理? 05-02

北宋词人李之仪:出身名门的青年才俊,仕途坎坷的苏轼门人 05-01

明朝荒淫皇帝排行:朱常洛才排第三,排第一的人神共愤 05-01

明朝吏员能否入试:从明代吏员制度,浅析吏员能否参加科举考试 04-30

唐朝的人均寿命? 从古至今的长寿对比,为什么现代人更能长寿? 04-30

为何明朝官绅的特权很大,不纳税也不跪拜,地方官还得听他们的? 04-30

刘备朝代 蜀汉刘备(161年-223年),字玄德,东汉末年蜀汉开国皇帝 04-30

明朝末年鼠疫 ,到底有多恐怖? 04-30

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吗?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04-29